
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电影,《1942》,影片主要讲的是1942年冬一1944年春的故事。以1942年河南大旱,千万民众背井离乡、仓皇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,分两条线索展开叙述: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,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;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,他们的冷漠和腐败、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。
这场电影拍得很经典,看完给人印象深刻。
相对于同期上映的《泰囧》来说,《1942》的深度可以甩《泰囧》一条街。
但《泰囧》的票房是12.67亿,《1942》的票房是3.64亿,相差三倍。
相对于2亿的投资,完全就是赔钱。
可以说是叫好不叫座。
电影如此,抖音账号也如此。
百万粉丝的账号,开直播观看人数几百,别说带货了,打赏的都没有。
多少娱乐账号博主,一带货就被粉丝抵制,开一场直播货没带多少,粉丝几万几万的掉。最终运营团队被撤,账号停更。
这其实从一开始就搞错了。

我们做抖音的目的是什么?
是成为百万大v?还是要自己的视频播放量破亿?还是记录美好生活?
都是扯淡。
99%以上都是想赚钱。
也就是变现。
因此从准备做抖音账号运营就要明确,我们的目的是变现,抖音只是一个载体,一个工具,抖音的运营是变现的方法,所有的一切,都围绕变现这个核心目的来做。
不以变现为目的抖音运营,都是在浪费时间、浪费金钱、浪费精力。

确定了变现是主要目的,因此运营抖音账号的前期工作就是要提供服务,输出价值,吸引粉丝,等粉丝量起来之后再进行变现,视频带货也好,直播带货也罢,都好说了。
上面的说法,相信很多培训课程都讲过。这样的方法对吗?
很明显错了。
提供服务、输出价值和涨粉有必然关系,这个逻辑没有问题。
粉丝量起来之后,变现容易,这个逻辑就很有问题。
粉丝量的多少,和变现的难易程度有必然联系吗?
明显没有。
这又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上了。
不是涨粉后再变现。
而是一开始就要变现,涨粉是因为用户购买了我们的产品后,觉得不错,给予肯定的评价,关注是用户肯定我们的一种表现形式。
涨粉不是目的,只是变现过程中的一个副产物。

我们需要的是做一个叫座又叫好的抖音账号。
叫座指的是用户产生购买行为,
叫好是购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之后,给予好的评价。
从顺序来说,必然是先叫座,然后叫好。
因此从一开始就需要将账号设定好。这是一个付费提供良好产品和服务的账号,也就是所谓的营销号。
这样的账号,哪怕是只有一个粉丝,那也是真正可以变现的粉丝,价值无穷。
而从账号属性来说,即使是一个只有几百粉丝的营销号,变现价值也要比几万粉丝的泛娱乐账号大得多。

以前看过一篇文章,里面说,想赚钱,就要做离钱近的事情,你不靠近钱,还怎么赚钱?
营销号就是这个道理,因为它离钱更近。
